一、LYHL-III0.05級智能回路電阻儀電力施工單位的必備神器概述
LYHL-III系列智能回路電阻測試儀采用先進的大功率開關電源技術和先進的電子線路精制而成。是高、低開關、電纜電線及焊縫接觸電阻的專用測試儀器。其電流采用國家標準GB736所推薦的標準直流,可在標準電流的情況下測得被試品的電阻值。本儀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抗干擾能力強、精度高、操作方便、保護功能完善等特點。
二、LYHL-III0.05級智能回路電阻儀電力施工單位的必備神器產品特點
1. 320×240液晶顯示器、高速熱敏打印機。
2. 本儀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抗干擾能力強、精度高、操作方便、保護功能完善等特點。
3. 采用新電源技術,能長時間連續輸出大電流,多電流檔位輸出。
4. 使用了精密儀用運算放大器和高精度四重積分A/D轉換器,結合高性能16位單片機,測量時系統根據信號大小自動切換放大倍數,確保了該產品的測試準確度。
5. 本產品還設計了實時日歷時鐘,為打印、保存數據提供時間依據。
6. 數據存儲與歷史數據瀏覽功能,可存儲1000組數據,并具有掉電保護功能。
7. 人機對話全鍵盤操作方式,智能化工作全過程。
8. 可擴展RS232接口,跟上位機進行通訊。
三、LYHL-III0.05級智能回路電阻儀電力施工單位的必備神器技術參數
型號參數
|
LYHL-100
|
LYHL-200
|
LYHL-300
|
LYHL-400
|
LYHL-500
|
LYHL-600
|
輸出電流
|
100A
|
200A
|
300A
|
400A
|
500A
|
600A
|
測量范圍
|
0~1999mW 可擴展
|
準確度
|
0.5%±1mW
|
分辨率
|
0.01mW
|
工作電源
|
AC 220V±10% 50Hz±2%
|
環境溫度
|
-25°C ~50°C
|
相對濕度
|
£90%RH
|
四、LYHL-III0.05級智能回路電阻儀電力施工單位的必備神器工作原理
LYHL系列智能回路電阻測試儀采用電流電壓法測試原理,也稱四線法測試技術,原理方框圖見圖1
由電流源經“I+、I-兩端口(也稱I型口),供給被測電阻Rx電流,電流的大小有電流表I讀出,Rx兩端的電壓降“V+、V-”兩端口(也稱V型口)取出,由電壓表V讀出。通過對I、V的測量,就可以算出被測電阻的阻值。
五、LYHL-III0.05級智能回路電阻儀電力施工單位的必備神器面板說明及接線
接地端:連接大地的連接端。
打印機:打印機是熱敏打印機,當試驗完成后按鍵盤上的“打印”按鈕打印試驗結果。
RS232:RS232是與計算機相連的串口通信接口,是用戶選配接口,本裝置沒有配置這個接口。
LCD對比度:因為液晶顯示屏在溫度和光線有所不同時稍有些變化,可能過LCD對比度調節背光到適合亮度。
LCD: 320X240像素點陣白色背光液晶,在陽光和黑暗環境下都十分清楚。
電源開關:工作電源,帶保險絲。
注意事項:有一些簡短的提示語句和安裝接線圖。
接線柱:接線柱有四個端子,外部2個粗的端子接電流線,內部2個細的端子接電壓線。
鍵盤:由上、下、左、右、設置、打印、確定、取消8個鍵組成,是用戶和設備交互的終端。
六、操作步驟說明
(1)開機使用
開機處于主界面,如圖3:
根據鍵盤的示圖4,按上↑、下↓、左←,右→等按鍵進行人機對話操作。
結果顯示區: 顯示輸出電流、回路電阻兩項測試數據。
信息顯示區:以簡要的說明語句,提示操作過程。
試驗操作區:設置電流檔位;測試回路電阻;保存數據。
日歷顯示區:顯示當前系統日歷和公司LOGO標志等。
(2)設置電流檔位
在主界面上,通過左←,右→鍵讓光標處于電流檔位,如圖5:
按上↑、下↓更改電流檔位,根據需要靈活選擇電流檔位。
(3)測試回路電阻
在主界面上,通過左←,右→鍵讓光標處于“測試”上,按“確定”鍵將進行自動測試,3-5秒鐘將提示試驗結束并顯示測試結果。
(4)保存數據
在主界面上,通過左←,右→鍵讓光標處于“保存”上,按“確定”鍵將進行保存數據,系統自動識別有效數據并給出提示信息。
(5)打印
在主界面上,按鍵盤“打印”鍵可以打印新的測試驗果;在歷史數據瀏覽界面按鍵盤“→”鍵可以打印當前選擇的歷史記錄。
(6)功能選擇
按鍵盤上的“功能”就進入功能界面,如圖6:
進入功能界面后,可以選擇“歷史測試數據瀏覽”、“系統日歷時鐘調整”、“試驗操作注意事項”等界面。
系統日歷時鐘調整:設置時鐘的時間,為打印報表和存儲數據提供時間依據。
試驗操作注意事項:為用戶提供一些操作規范注意事項。
歷史測試數據瀏覽: 進入歷史測試數據瀏覽界面,如圖7:
本產品按時間順序排序可以存儲1000組測試數據,如果1000組數據存滿時將自動刪除時間較早的200組數據。
按上↑、下↓鍵移動光標選擇歷史數據。按左←鍵可以清理當前選擇的歷史數據。按右→鍵可以打印當前選擇的歷史數據。
七、故障分析與排除
故障現象
|
原因分析
|
排除方法
|
備注
|
開機無顯示
|
1)電源未接通
|
接通電源
|
更換保險管應更換同型號保險管不能用其它型號代替
|
2)儀器保險管未安裝好或開路
|
重新安裝保險管或更換保險管
|
輸出電流達不到額定電流
|
1)測試線路太長即導線截面積過小
|
更換截面積較大導線
|
|
無電流輸出
|
1)待檢設備開路
|
檢查設備
排除故障
|
|
2)試驗回路有開路故障
|
檢查試驗回路排除開路故障
|
八、注意事項
打開電源測試之前,應先將電流輸出端與被試品接好。
儀器應放置于干燥、通風,無腐蝕性氣體的室內。
請不要私自拆卸、分解或改造儀器,否則有觸電的危險。
請不要私自維修儀器或自主改造、加工儀器,否則儀器不在質保之列。
為發揮本產品的優越性能,在使用本公司產品前請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
九、運輸、貯存
■運輸
設備需要運輸時,建議使用本公司儀器包裝木箱和減震物品,以免在運輸途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壞,給您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設備在運輸途中不使用木箱時,不允許堆碼排放。使用本公司儀器包裝箱時允許高堆碼層數為二層。
運輸設備途中,儀器面板應朝上。
■貯存
設備應放置在干燥無塵、通風無腐蝕性氣體的室內。在沒有木箱包裝的情況下,不允許堆碼排放。
設備貯存時,面板應朝上。并在設備的底部墊防潮物品,防止設備受潮。
十、售后服務
本產品整機保修一年,實行“三包 ” ,終身維修,在保修期內凡屬本公司設備質量問題,提供免費維修。由于用戶操作不當或不慎造成損壞,提供優惠服務。
重疾險咋變成了“糊涂險”:復雜條款造成認知鴻溝
在被引入中國市場23年后,重疾險衍生出眾多類型,在抵御風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依然繞不開理賠難等消費者經常吐槽的問題。
所謂重疾險,是指由保險公司經辦的以特定重大(如惡性腫瘤、心肌梗死、腦溢血等)為保險對象,當被保人患有上述時,由保險公司對所花醫療費用給予適當補償的商業保險行為。
但是,因為推銷宣傳與實際條款大不相同,保險銷售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原因,許多重疾險往往因為理賠難而被稱為“糊涂險”。曾有知名保險精算學教授公開表示,國內許多重疾險產品讓人看不明白,“買得比較糊涂”。
重疾險怎么變成“糊涂險”的?如何讓重疾險明白起來?
對“確診即賠”存不同理解
近,一件重疾險理賠糾紛案引起了不少保險消費者和從業者的關注。
2015年6月,投保人劉婷婷為被保人徐巖向平安人壽保險公司投保了2款保險產品:“平安平安福終身壽險”(主險)和“平安附加平安福提前給付重大保險”(附加險)。2017年3月,徐巖被確診為冠心病,醫生建議采取PCI(冠狀動脈支架術)方案,備選方案CABG(冠狀動脈搭橋術)或。徐巖考慮到支架術創傷小,且國內搭橋術并不成熟,終選擇采取支架術。
由于徐巖兩次住院花費超過10萬元,劉婷婷于2017年5月向平安人壽方面提出理賠申請。但平安出具的理賠決定書稱,被保險人徐巖所患不屬于保險合同所約定的重大范圍,因此拒絕理賠。
該不該賠付?雙方產生糾紛,并就此對簿公堂。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認為,“附加重疾險”的約定中,屬于賠付條件的冠狀動脈搭橋術是指為嚴重的冠心病,實施了開胸進行的冠狀動脈血管旁路移植手術,而根據手術醫生的陳述,徐巖病情未達到優先適用冠狀動脈搭橋術的嚴重程度,故徐巖所患不在“附加重疾險”約定的理賠范圍。
徐巖對此判決不滿,因此上訴至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該院二審(亦為終審)判定維持原判。在核心的關于重疾險條款的判決中,該院認為附加重疾險中的重大指的是需要開胸的冠狀動脈搭橋術,而徐巖中所采用的支架術等非開胸的介入手術、腔鏡手術不在該重疾險產品的保障范圍內。
事實上,徐巖案并非個例。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就可看到諸多關于重疾險賠付糾紛的判決,而且在這些判例中,勝訴方大多是保險公司。
早就買了重疾險,可真到重大發生時,卻賠付不了,這是許多保險消費者在遇到此類事件時的共同疑惑。但實際上,關于重疾險的賠付范圍,業內早有規定。
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制定的《重大保險的定義使用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所有重疾險產品所覆蓋的重大中,前25種由該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共同制定,其中包含6類必保重疾和19類可選重疾,這些也是市場上眾多重疾險所覆蓋的核心病種。
但是,被保人也不是一旦確診患有這些重大就可以立即獲得賠付。《規范》顯示,能做到“確診即賠”的只有腦中風后遺癥、腦炎后遺癥或腦膜炎后遺癥、癱瘓等少數幾種病癥,其他重大都需要實施了某種手術,或者達到某種程度或狀態才能賠付。
復雜而隱蔽的條款造成認知鴻溝
僅有少數重疾險病種“確診即賠付”,但為什么大多數消費者不這樣認為?這與消費者的理解、賠付條款設置、保險銷售等問題都有關系。
重疾險產品種類太多,每類產品特性不一,是許多消費者反饋的一大“痛點”。
2018年上半年,經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備案的保險產品共5792款,其中健康類保險占52%,重疾險又占其中的28.7%。照此估算,當前中國市場共有至少860個各不相同的重疾險產品。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傳統的終身重疾險,包含“”和“身故”兩份保障,往往將重疾險加入人身險中,作為附加險。此外,市場上還存在著“消費型純重疾險”,即脫離壽險而存在的重疾險,只保障規定內的重大。
若僅僅只是這兩種區別還好分辨,但目前國內保險市場上還存在返還型重疾險、分紅型重疾險,以及險附加重疾險等多個種類,而且,每類重疾險都有不同的理賠條件。例如,有的返還型重疾險在合同到期后返還保費,有的返還保額,相應的保費繳納、理賠條款也有很大不同。
涉及保險、醫療、金融等專業內容,又有諸多各不一樣的類型,重疾險的這些特點,給普通人完全理解重疾險的投保條件、理賠條款帶來了許多困難。但在投保前,許多保險銷售人員又經常簡化重疾險的理賠條件,可能誤導消費者。
浙江某大型壽險公司內勤人員宗祎思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由于大多數消費者在投保前關心的往往是保費繳納問題,因此有不少保險公司推出費率更低,但賠付條款有很多隱性限制的重疾險產品。
宗祎思表示,將不同重疾險產品的理賠條款相對比,這些“貓膩”就可以發現。例如,某壽險公司推出的重疾險產品的理賠條款中,將可賠付的“面部重建手術”限定為“意外受傷所需”,而其他大型險企推出的同類重疾險產品中,一般沒有這個限定條件。
“看起來好像保的病癥都一樣,但是不仔細對比合同條款,就不清楚還會有這些限制。”宗祎思感慨,這類細節普通人很難注意到,但在理賠時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第三方保險網銷平臺開心保聯合保險科技平臺唯數發布的《2018年中國健康險產品測評報告》披露,隨著產品責任越來越復雜,重疾險整體上性價比有走低的趨勢。報告分析,雖然從保障范圍上看,產品保障功能越來越多,能夠滿足消費者各式各樣的需求,但是很明顯,由于保費的增長大于責任的增長,導致產品性價比走低。含生存給付責任的產品,整體性價比不如純保障型產品。對消費者來講,越復雜的金融產品,想剖析其中的本質就越難。
“技術+制度”能否治理賠頑疾
作為一線保險從業者,宗祎思注意到,除了理賠條款的限定以外,現實中還有不少保險銷售人員為了提高銷量誤導消費者,將原本有不少限定條款的重疾險產品形容為“確診即賠”。
“銷售人員在不斷增多,什么人都可以賣保險,很多人在給客戶講解時就沒說清楚。”她認為保險公司急需提高重疾險銷售人員的業務素質,避免出現更多誤導消費者的情況。
而保險消費者重視保費端、不重視理賠端的固有習慣,也是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指數報告》指出,產品價格高、缺乏可靠信息來源、產品復雜等因素,構成了居民購買重疾險等健康保險產品時的主要決策障礙。近半數受訪者認為“重疾險價格太高”、近三成認為“不知道選哪個產品”、近兩成認為“看不懂產品介紹”。
“大多數客戶都不會去看重疾險的細節條款,可能是自己看不懂,而且保險合同都挺復雜的,看了一遍也可能忘記了。”宗祎思服務過不少重疾險投保人,她發現他們提出的大多數問題還是關于保費繳納,但對更復雜、更重要的理賠條款往往不夠關心,甚至會想當然覺得,只要投保了重疾險,得了大病就一定可以賠付。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學教授庹國柱表示,重疾險產品對應予保障的每種都有嚴格界定,而營銷人員往往忽悠投保人“確診就賠”。由于存在“認知差異”,或者普通人根本聽不懂某些的專業描述,許多投保人往往以為只要是某種就該賠付,而保障責任只賠付這種病中某些類型的,因此投保人往往有上當的感覺。
為確保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了解合同條款,了解的真實含義,其投保時一般會被要求簽字確認“已了解保險責任和除外責任”。但庹國柱注意到,實際上很多投保人只是按照業務人員或者保單上印好的文字抄一遍而已,并沒有真的了解這些和其他保險責任的真實意思。
針對重疾險存在的種種問題,今年9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啟動重疾險產品研究、開展相關調研工作,并向各人身險、財險及再保險公司下發《關于開展行業重大保險產品經營情況調研的通知》。
據了解,該調研將包括以下內容:各險企重疾險業務總體經營及發展情況,包括但不限于近5年來的保費收入、理賠情況、承保人次、主要銷售渠道等內容;重種定義方面存在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產品開發、核保理賠、消費者投訴糾紛、法律訴訟等領域;重疾險產品未來發展建議,尤其是重種定義方面,新增病種建議及輕重癥規范化等;其他意見建議。
庹國柱建議,保險行業或監管層應盡可能寬泛地定義“重疾”,盡可能消除或大程度減小保險公司和公眾對重疾的認知差異,這樣不僅減少許多理賠上的負擔和分歧,也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保險體驗。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教授王國軍表示,理賠難是許多消費者對保險業吐槽的頑疾之一,不僅出現在重疾險中,其他人身險、財產險也有類似問題。過去監管層就此開展過許多行動,但并沒有完全得以解決。
針對重疾險等商業保險的理賠難問題,王國軍建議采取“技術+制度”的多元解決方案。在技術層面,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方便保險公司的核保核賠部門、上級管理部門對基層銷售人員實時監督,保證信息溝通渠道暢達;在制度層面,通過信息披露的方式,向客戶盡量公開保險公司的理賠環節,減少誤導銷售、故意刁難、設置隱性條款等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