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FQ三倍頻耐壓儀承諾硬如金產品概述
變壓器和互感器的感應耐壓試驗是保證變壓器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一項重要試驗。變壓器繞組的匝間、層間、段間及相間絕緣的縱絕緣感應耐壓試驗,則是變壓器絕緣試驗中的重要項目。基于縱絕緣試驗中的特殊性,需要通過施加倍頻電源裝置,以提高繞組間絕緣的試驗電壓,從而達到耐壓試驗的目的。
SBF三倍頻發生器是為滿足上述要求而設計制造,經過廣大用戶使用證明:其操作簡單、性能可靠、能較好地滿足變壓器、互感器感應耐壓試驗的需要。
二、SFQ三倍頻耐壓儀承諾硬如金工作原理
該裝置是由三臺單相變壓組成,其工作原理如圖一
三臺單相變壓器的一次繞組接成星形,二次繞組接成開口三角形,因為加在一次繞組上的電壓較高,鐵芯飽和,三臺單相變壓器磁通中都有基頻分量和三倍頻分量,三臺單相變壓器二次開口三角形連接使基頻分量相抵消,從而實行開口三角的倍頻電壓輸出,并通過繞組外接單相調壓器,即可實現三倍頻電壓的調節。
三、SFQ三倍頻耐壓儀承諾硬如金技術參數
容 量KVA
|
輸入電壓(三相)
|
輸出電壓
|
輸出電流
|
外形尺寸
|
質 量
|
3
|
380V
|
260V
|
20A
|
450×250×320
|
40kg
|
5
|
380V
|
400V
|
20A
|
470×260×320
|
50KG
|
12
|
380V
|
560V
|
25A
|
490×260×335
|
78kg
|
24
|
380V
|
640V
|
30A
|
680×280×400
|
150kg
|
四、SFQ三倍頻耐壓儀承諾硬如金使用方法
本裝置為分體式設備。即三倍頻發生器和三倍頻控制裝置,并設有過濾保護,電流表、三倍頻輸出、電壓表,以進行監視和便于使用,其控制裝置面板上接線柱與主機連接方式如下圖所示:
(按接線圖將本裝置接入線路中,注意設備接地)
工作電源輸入
|
三倍頻三相輸入
|
單相150HZ
|
單相150HZ
|
接地
|
單相220V
|
380V
|
輸入
|
輸出
|
|
按如下步驟進行操作:
1、接通電源,合上空氣開關,則控制裝置綠���指示燈亮。
2、將調壓器回零,啟動紅色按鈕,則三倍頻發生器通電運行,調壓器等待升壓。
3、將調壓器調壓至試驗所需電壓值且嚴密監視控制裝置中的電流和電壓值,并
作好詳細記錄。
4、如在試驗過程中,被試品出現匝間、層間或段間、相間絕緣擊穿現象,則控
制回路中試驗電流增大,繼電器可立即跳閘,斷電。
5、試驗完畢,將調壓器退回零位。
五、SFQ三倍頻耐壓儀承諾硬如金外接補償問題:
對容性負載如高壓試驗變壓器、電容式電壓互感器可不外接補償,或外接感性補償。對感性負載,一般外接容性補償,其補償值為感性負載容量的50%。
六、設備維修及保養:
本設備請置于通風干燥處保存。本產品免費保修壹年。
七、產品成套:
1、SFQ三倍頻發生器 一臺
2、使用說明書 一份
3、合格證 一份
4、試驗報告 一份
5、產品保修卡 一份
世界經濟是一個越做越大的蛋糕,增加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不僅發展中國家能獲益,發達國家也一樣能受益于更完備的產業鏈、更豐富的出口市場
“堅持發展導向,增進人民福祉。”“我們應該致力于加強發展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讓所有國家的人民都過上好日子。”“世界上所有國家都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任何人都無權也不能阻擋發展中國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峰會上,習**主席再一次突出強調了“發展”這個國際社會的共同關切。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這個世界確實問題很多,但如果能夠實現發展,一切問題都能找到回旋余地和解決空間。一位在現場聆聽習**主席演講的巴新企業家非常激動,“巴新還有約90%的家庭沒有通電,但我們的太陽能資源很豐富,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中國產品進入巴新,改善那些家庭的生活”。當世界經濟已通匯成海,很多國家卻還發展不起來,并非是不具備條件,往往是因為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而導致了資源閑置、動力不足。真正把人民福祉放在首位,這才是大的公平,也是國際社會的道義責任。
打開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交通地圖會發現,其鐵路往往或是從一個內陸山區通往一個沿海港口,或是從一個內陸山區通往另一個交通樞紐,兩條線路并不聯通。如果能夠把港口和樞紐連接起來,必然能刺激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力。然而,當年幫著他們修鐵路的人,只是為了把山里的礦運回他們的國家,并沒有考慮當地的發展需求。在這樣的布局下,當地往往很難從鐵路交通中獲益,只能困守產業鏈低端。沒有互利的思維、雙贏的方式,如何實現共同的發展、保障人民的福祉?
所以中國才會呼吁:我們應該加強發展在國際經濟政策協調中的地位,在討論制定貿易和投資、知識產權保護、數字經濟等各領域政策和規則時應該有明確的發展視角,為各國營造共同的發展機遇和空間,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和穩定環境。何為發展視角?那就是在討論APEC、WTO等國際組織的改革方向時,應對發展中成員的各項關注與訴求給予充分考慮;就是實事**地以經濟體的發展水平來區分權利和責任,堅持“特殊與差別待遇”的原則;就是為推動普惠發展而改善規則,而不是仗著胳膊粗總是自己優先,合則用、不合則棄。
歷史無數次證明,面包比大炮更容易帶來和平。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曾經是“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卻成了沖突動蕩和危機挑戰的代名詞。《阿富汗展望日報》的社論就認為:要解決阿富汗的問題,必須以繁榮的國家為榜樣,中國就是其中之一。阿富汗政府如今正在積極探索“中巴經濟走廊”向阿富汗延伸的可行性,就是希望能以光纜、交通、能源“三通”促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扮演好“五方通衢”的全新角色,將地緣優勢轉化為實際經濟利益。
放眼世界,地緣政治熱點此起彼伏,恐怖主義、武裝沖突、難民危機的陰霾揮之不去,真正的根源在于貧窮與落后仍然在這個世界廣泛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發展視角需要看到更多、看得更遠。家家要吃飯,人人要發展。滿足溫飽之后,動蕩的風險必然降低,發展起來之后,才有能力創造更多價值。世界經濟是一個越做越大的蛋糕,增加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不僅發展中國家能獲益,發達國家也一樣能受益于更完備的產業鏈、更豐富的出口市場。同在世界經濟這條大船上,既然因水結緣,就應該同舟共濟,大船本身乘風破浪,船上的人就都有希望共同駛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中國人有句話叫“要致富先修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此特別認同。他表示聯合國非常愿意同中國加強合作,“共同建設好這條道路,讓我們的行動造福所有人”。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的重要意義,就在于順應地區謀求發展的強烈愿望。面對廣泛的期待,是“修墻”還是“修路”?相信人們會做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