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來揚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封閉式母線槽廠家六杯型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儀全英文版變壓器直流電阻測試儀遠距離無線核相儀真空濾油機交流耐壓機電纜滑觸線變頻諧振耐壓試驗裝置

太陽的輻射能量分布

      

太陽的輻射能量分布在怎樣的波段?

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電磁波和粒子流。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僅為太陽向宇宙空間放射的總輻射能量的二十億分之一,但卻是地球大氣運動的主要能量源泉。

到達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能量稱為天文太陽輻射量。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離處時,地球大氣上界垂直于太陽光線的單位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所受到的太陽輻射的全譜總能量,稱為太陽常數。太陽常數的常用單位為瓦/米2。因觀測方法和技術不同,得到的太陽常數值不同。世界氣象組織(WMO)1981年公布的太陽常數值是1368瓦/米2。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光譜的99%以上在波長0.15~4.0微米之間。大約50%的太陽輻射能量在可見光譜區(波長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譜區(波長<0.4微米),43%在紅外光譜區(波長>0.76微米),*大能量在波長0.475微米處。由于太陽輻射波長較地面和大氣輻射波長(約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稱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稱地面和大氣輻射為
長波輻射。太陽活動和日地距離的變化等會引起地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

太陽輻射通過大氣,一部分到達地面,稱為直接太陽輻射;另一部分為大氣的分子、大氣中的微塵、水汽等吸收、散射和反射。被散射的太陽輻射一部分返回宇宙空間,另一部分到達地面,到達地面的這部分稱為散射太陽輻射。到達地面的散射太陽輻射和直接太陽輻射之和稱為總輻射。太陽輻射通過大氣后,其強度和光譜能量分布都發生變化。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比大氣上界小得多,在太陽光譜上能量分布在紫外光譜區幾乎絕跡,在可見光譜區減少至40%,而在紅外光譜區增至60%。
在地球大氣上界,北半球夏至時,日輻射總量*大,從極地到赤道分布比較均勻;冬至時,北半球日輻射總量*小,極圈內為零,南北差異*大。南半球情況相反。春分和秋分時,日輻射總量的分布與緯度的余弦成正比。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內日輻射總量有兩次*大,年變化小。緯度愈高,日輻射總量變化愈大。

到達地表的全球年輻射總量的分布基本上成帶狀,只有在低緯度地區受到破壞。在赤道地區,由于多云,年輻射總量并不*高。在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特別是在大陸荒漠地區,年輻射總量較大,*大值在非洲東北部。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上海來揚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SCANV網站**中心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25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