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與現代企業文化的構建

      
孔子思想與現代企業文化的構建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它必然根植于一定的民族文化沃土之中。孔子作為中國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對中華文化乃至整個東方文化的影響之深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日韓等國家的實踐與經驗表明,孔子思想與市場經濟并不排斥,許多方面都有契合之處。在現代市場競爭中,應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吸取智慧,將孔子思想的精華與現代企業管理進行有機的結合,構建一種充滿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企業文化。

一、誠信為本:船用電纜企業安身立命的基石

誠實守信,是現代商業活動的道德準則,也是儒家思想的倫理基礎。“信”字在《論語》**出現35次,是孔子“四教”(文、行、忠、信)和“五德”(恭、寬、信、敏、惠)之一。他一再告誡自己的弟子要“謹而信”、“篤信好學”、“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認為:首先在人際交往中,要以誠相待。“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其次,作為管理者要講信用,這樣才能取信于民。他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治理一個大的諸侯國,要嚴肅認真,講究信用。“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論語·子路》)。管理者講究信用,則下屬就不敢不說真話。可見,在孔子看來,誠信是國家治理和人際交往*基本的信條。

在孔子誠信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形成了買賣公平、童叟無欺、貨真價實、信譽至上等傳統的商業道德規范,一直約束著人們的商品生產和交換。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并不斷地做大做強,誠信無疑是其**要義。只有對顧客、員工、合作伙伴等以誠相待,保證質量,講究信譽,遵守合同,才能贏得信任,取得成功。反之,如果坑蒙拐騙,欺上瞞下,弄虛作假,則必然為社會所唾棄,其后果只能是自取滅亡。  二、先義后利:企業經營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

孔子雖然有“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之說,但并不反對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他自己也毫不掩飾對富貴的追求與渴望,“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論語·述而》)。如果能獲得財富,就是做一個市場管理員,他也干。他所反對的是只顧個人私利,見利忘義,而不顧社會道義的行為。他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里仁》)。“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孔子主張先義后利,“見利思義”,“見得思義”。就義利二者的關系來講,義是**位的,而利則是**位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賺錢不是什么壞事,關鍵是賺錢的方式必須符合社會道義。“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論語·憲問》)。事實上,在孔子的弟子當中,孔子比較賞識的、稱之為“瑚璉”重器的子貢,就是一個靠經商致富的超級富翁,孔子還稱贊他“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論語·先進》)。即猜測市場行情,每測必中,故財源廣進,富可敵國,“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史記·貨殖列傳》)。

見利思義,就是要求人們要正確處理道德與利益之間的關系,雖然市場經濟的本質是追求利益的*大化,但利益的獲得必須符合社會道德規范、國家法律,使用正當的手段,絕不能唯利是圖,見利忘義,不擇手段,謀取不義之財。“放于利而行,多怨。”(《論語·里仁》)。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利害關系來行事,必然要招致**人怨。被稱為“日本工業之父”的澀澤榮一在其《論語與算盤》一書中說道:“世上的商業、工業都是為了圖利,不必多言。如果工商業沒有增加利潤的效能,工商業就毫無意義也沒什么公益可言。但所謂圖利,如果全為一己之利,根本不顧他人,那又不然了”。

所以,先義后利,這是任何一個社會在商業運營中都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根據這一原則來處理處理企業與社會、與國家、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合法經營、照章納稅,回報社會,為國分憂。就像澀澤榮一所說的:“在致富的同時,應經常想到社會的恩義,不要忘記作為道德上的義務而為社會盡力。”這樣的企業越多,經濟就越發展,社會越和諧,越進步。  三、以和為貴:企業協調內外關系的法寶

《論語·學而》云:“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這句話雖是孔子的弟子有若提出來的,但孟子曾說過“有若似圣人”。所以,“和為貴”也是孔子的思想主張之一。  “和”,即和諧,恰到好處。“和為貴”就是處理任何事情、任何關系都要恰到好處。《禮記·中庸》曰:“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這是天下一切事物的通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一項基本的精神內涵。

堅持以和為貴的思想,首先是在企業內部創造一種“人和”的氛圍。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內部團結是外求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只有協調好企業內部員工與員工、領導與員工、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關系,才能使整個企業團結一致,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形成一支具有強大凝聚力、向心力,富有合作精神的企業團隊。

其次,認真協調好企業與外部公眾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持與配合。我們電纜企業應本著和氣生財、顧客是上帝的原則,廣結人脈,減少沖突,化解矛盾,增加各種有利的機會,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三,樹立合作“雙贏”的理念,注意企業間的和諧競爭。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同時也是合作經濟。作為一個現代企業,要繼承和發展我國“以和貴”的思想,與對手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相互激勵、相互幫助,實現優勢互補,攜手共進,從而達到“雙贏”或“多贏”的目的。

第四,注意保護生態環境,與自然界和諧相處。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企業的發展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保護環境離不開企業的參與。中國揚州船用電纜企業只有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現代企業文化的建設中,一定要有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地落實科學發展觀,節約資源,清潔生產,尊重自然規律,維護生態平衡。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的發展。只顧企業自身利益,不顧環境利益的企業是不為社會所接受的,終究要遭淘汰。

四、為政以德:現代企業***必備的精神品質

《論語·為政》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意思是說用道德來治理國家,***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處于自己的位置上,別的星星都環繞著它。實際是說,如果***用自己遵守道德的模范行為來帶動大家,就會得到下屬們的衷心支持和擁護。  堅持“為政以德”,首先要求企業的***要加強自身修養,“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論語·衛靈公》)。嚴以律已,寬以待人,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正人必先正已,身教勝于言教,***身體力行,率先垂范,那就不用制度的約束,法規的強制,也不用層層的行政指令,大家就會自覺地踐行企業的宗旨、目標和企業的價值觀。達到不令而行,不教而聽的理想境界。

其次,要加強對員工的道德教育。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如果用行政命令來管理,以刑罰來約束,那么,人民雖能免于犯罪,卻沒有羞恥之心;如用道德來教化,用禮儀來約束,他們不但有羞恥之心,而且還能自覺地糾正自己的錯誤。把這段話用之于企業,就是要大力加強企業的文化建設和對職工的道德熏陶,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激勵和導向功能,取得員工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同,從而更加心悅誠服地服從企業的管��,將個人的奮斗目標與企業的整體目標融合在一起,并為之努力拼搏。

總之,作為中國歷史上*大的學派——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思想,兩千多年來一直照耀著中國社會的發展,成為東方管理學的淵源。在新的時代,我們應吸取精華,摒棄糟粕,并結合時代的特點給予重新的審視和思考,吸收其合理的內核,使之在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揚州市紅旗電纜制造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