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YHL-III0.1級智能回路電阻儀電力施工單位的必備神器概述
LYHL-III系列智能回路電阻測試儀采用先進的大功率開關電源技術和先進的電子線路精制而成。是高、低開關、電纜電線及焊縫接觸電阻的專用測試儀器。其電流采用國家標準GB736所推薦的標準直流,可在標準電流的情況下測得被試品的電阻值。本儀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抗干擾能力強、精度高、操作方便、保護功能完善等特點。
二、LYHL-III0.1級智能回路電阻儀電力施工單位的必備神器產品特點
1. 320×240液晶顯示器、高速熱敏打印機。
2. 本儀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抗干擾能力強、精度高、操作方便、保護功能完善等特點。
3. 采用新電源技術,能長時間連續輸出大電流,多電流檔位輸出。
4. 使用了精密儀用運算放大器和高精度四重積分A/D轉換器,結合高性能16位單片機,測量時系統根據信號大小自動切換放大倍數,確保了該產品的測試準確度。
5. 本產品還設計了實時日歷時鐘,為打印、保存數據提供時間依據。
6. 數據存儲與歷史數據瀏覽功能,可存儲1000組數據,并具有掉電保護功能。
7. 人機對話全鍵盤操作方式,智能化工作全過程。
8. 可擴展RS232接口,跟上位機進行通訊。
三、LYHL-III0.1級智能回路電阻儀電力施工單位的必備神器技術參數
型號參數
|
LYHL-100
|
LYHL-200
|
LYHL-300
|
LYHL-400
|
LYHL-500
|
LYHL-600
|
輸出電流
|
100A
|
200A
|
300A
|
400A
|
500A
|
600A
|
測量范圍
|
0~1999mW 可擴展
|
準確度
|
0.5%±1mW
|
分辨率
|
0.01mW
|
工作電源
|
AC 220V±10% 50Hz±2%
|
環境溫度
|
-25°C ~50°C
|
相對濕度
|
£90%RH
|
四、LYHL-III0.1級智能回路電阻儀電力施工單位的必備神器工作原理
LYHL系列智能回路電阻測試儀采用電流電壓法測試原理,也稱四線法測試技術,原理方框圖見圖1
由電流源經“I+、I-兩端口(也稱I型口),供給被測電阻Rx電流,電流的大小有電流表I讀出,Rx兩端的電壓降“V+、V-”兩端口(也稱V型口)取出,由電壓表V讀出。通過對I、V的測量,就可以算出被測電阻的阻值。
五、LYHL-III0.1級智能回路電阻儀電力施工單位的必備神器面板說明及接線
接地端:連接大地的連接端。
打印機:打印機是熱敏打印機,當試驗完成后按鍵盤上的“打印”按鈕打印試驗結果。
RS232:RS232是與計算機相連的串口通信接口,是用戶選配接口,本裝置沒有配置這個接口。
LCD對比度:因為液晶顯示屏在溫度和光線有所不同時稍有些變化,可能過LCD對比度調節背光到適合亮度。
LCD: 320X240像素點陣白色背光液晶,在陽光和黑暗環境下都十分清楚。
電源開關:工作電源,帶保險絲。
注意事項:有一些簡短的提示語句和安裝接線圖。
接線柱:接線柱有四個端子,外部2個粗的端子接電流線,內部2個細的端子接電壓線。
鍵盤:由上、下、左、右、設置、打印、確定、取消8個鍵組成,是用戶和設備交互的終端。
六、操作步驟說明
(1)開機使用
開機處于主界面,如圖3:
根據鍵盤的示圖4,按上↑、下↓、左←,右→等按鍵進行人機對話操作。
結果顯示區: 顯示輸出電流、回路電阻兩項測試數據。
信息顯示區:以簡要的說明語句,提示操作過程。
試驗操作區:設置電流檔位;測試回路電阻;保存數據。
日歷顯示區:顯示當前系統日歷和公司LOGO標志等。
(2)設置電流檔位
在主界面上,通過左←,右→鍵讓光標處于電流檔位,如圖5:
按上↑、下↓更改電流檔位,根據需要靈活選擇電流檔位。
(3)測試回路電阻
在主界面上,通過左←,右→鍵讓光標處于“測試”上,按“確定”鍵將進行自動測試,3-5秒鐘將提示試驗結束并顯示測試結果。
(4)保存數據
在主界面上,通過左←,右→鍵讓光標處于“保存”上,按“確定”鍵將進行保存數據,系統自動識別有效數據并給出提示信息。
(5)打印
在主界面上,按鍵盤“打印”鍵可以打印新的測試驗果;在歷史數據瀏覽界面按鍵盤“→”鍵可以打印當前選擇的歷史記錄。
(6)功能選擇
按鍵盤上的“功能”就進入功能界面,如圖6:
進入功能界面后,可以選擇“歷史測試數據瀏覽”、“系統日歷時鐘調整”、“試驗操作注意事項”等界面。
系統日歷時鐘調整:設置時鐘的時間,為打印報表和存儲數據提供時間依據。
試驗操作注意事項:為用戶提供一些操作規范注意事項。
歷史測試數據瀏覽: 進入歷史測試數據瀏覽界面,如圖7:
本產品按時間順序排序可以存儲1000組測試數據,如果1000組數據存滿時將自動刪除時間較早的200組數據。
按上↑、下↓鍵移動光標選擇歷史數據。按左←鍵可以清理當前選擇的歷史數據。按右→鍵可以打印當前選擇的歷史數據。
七、故障分析與排除
故障現象
|
原因分析
|
排除方法
|
備注
|
開機無顯示
|
1)電源未接通
|
接通電源
|
更換保險管應更換同型號保險管不能用其它型號代替
|
2)儀器保險管未安裝好或開路
|
重新安裝保險管或更換保險管
|
輸出電流達不到額定電流
|
1)測試線路太長即導線截面積過小
|
更換截面積較大導線
|
|
無電流輸出
|
1)待檢設備開路
|
檢查設備
排除故障
|
|
2)試驗回路有開路故障
|
檢查試驗回路排除開路故障
|
八、注意事項
打開電源測試之前,應先將電流輸出端與被試品接好。
儀器應放置于干燥、通風,無腐蝕性氣體的室內。
請不要私自拆卸、分解或改造儀器,否則有觸電的危險。
請不要私自維修儀器或自主改造、加工儀器,否則儀器不在質保之列。
為發揮本產品的優越性能,在使用本公司產品前請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
九、運輸、貯存
■運輸
設備需要運輸時,建議使用本公司儀器包裝木箱和減震物品,以免在運輸途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壞,給您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設備在運輸途中不使用木箱時,不允許堆碼排放。使用本公司儀器包裝箱時允許高堆碼層數為二層。
運輸設備途中,儀器面板應朝上。
■貯存
設備應放置在干燥無塵、通風無腐蝕性氣體的室內。在沒有木箱包裝的情況下,不允許堆碼排放。
設備貯存時,面板應朝上。并在設備的底部墊防潮物品,防止設備受潮。
十、售后服務
本產品整機保修一年,實行“三包 ” ,終身維修,在保修期內凡屬本公司設備質量問題,提供免費維修。由于用戶操作不當或不慎造成損壞,提供優惠服務。
港珠澳大橋為何被稱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用細節揭秘世紀工程
港珠澳大橋作為“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跨越伶仃洋,將珠海、澳門陸路前往香港的平均出行時間從3小時縮短為30分鐘。
港珠澳大橋自開工以來舉世矚目,大橋全長約55公里,采用橋島隧組合方案,是世界上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建設史上技術復雜、施工難度高、工程規模龐大的橋梁。
大橋開通前夕,南都記者一行實地走訪港珠澳大橋,采訪大橋建設者、設計者以及大橋管理局負責人,揭秘“世紀工程”背后的世界之、大橋文化以及施工建設中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1
用中國智慧解決世界難題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總體跨度長、鋼結構橋體長、海底沉管隧道長的跨海大橋,總投資估算超千億。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是世界上為繁忙的航道之一,為了保證港珠澳大橋不影響伶仃洋海域正常通航,大橋主體工程項目采用橋、島、隧組合,其中6.7公里的隧道是由33個沉管管節組成,可滿足30萬噸級游輪通航。
它被稱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留下了一項項震撼人心的世界紀錄:擁有世界長的沉管海底隧道;使用壽命比目前世界跨海大橋普遍使用壽命多出20年;有世界上大斷面的公路隧道;世界上大的沉管預制工廠;世界上大的起重船;世界的八向震錘。
奇跡背后意味著超乎想象的技術難度。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介紹,由于伶仃洋環境的特殊性,世界上已有的剛性管節、柔性管節兩種技術,均不適用于港珠澳大橋的隧道工程。世界上已有的技術已經解決不了這一難題,經過長時間的實驗、攻關,終于提出半剛性管節結構體系,這在世界沉管隧道領域還是**提出并應用。
類似這樣,用中國智慧解決世界難題的事例還有很多。蘇權科表示,在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東、西兩端各規劃有一座人工島,但是面對珠江口海底軟基厚的特點,如果用傳統拋石圍堰的工法,不僅對海洋環境污染大,而且會導致工期延長。面對困局,經過反復論證、實驗,大橋建設者決定采用深插式鋼圓筒圍護快速成島工藝,通過該技術,兩個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在215天內即完成島體成島,創造了“當年開工,當年成島”的工程奇跡,“人工島快速成島工藝,比傳統拋石圍堰功法施工效率提高近5倍,走在了世界前列”。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建設按照“就高不就低”的標準進行,為實現120年使用壽命的要求,中國的建設者們實現了海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技術的突破,如今這一突破被命名為“港珠澳模型”,彰顯了“中國制造”的實力。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世界橋梁建設行業當中,現在有這樣一句話:世界橋梁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則要看中國。
2
奇跡背后的2萬多名工人、上千名科研人員
超級工程建設9年,背后發生了哪些故事?大橋建設者們是如何實現奇跡的呢?
蘇權科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港珠澳大橋是一項超級工程,剛開始建設時,很多條件都不具備建成這條橋,經過大橋建設者的努力,不僅推動工程前進,而且帶動了很多新行業的發展、技術的。
自港珠澳大橋動工以來,超過200多家公司企業、2萬多名施工人員參與工程建設,科研隊伍人員超過一千多人。僅由交通運輸部組織實施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研究參與單位就有21家企事業單位、8所高等院校、科研隊伍人物超過500人,共設5大課題、19個子課題、73項課題研究,取得項目工法31項、軟件13項、裝備31項、產品3項,申請**454項。“一系列研究成果大范圍應用于港珠澳大橋建設,解決了工程推進中的重點難題,對我國大型跨海通道工程技術進步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說。
建設過程中涌現出很多動人故事。港珠澳大橋標志性人物、島隧工程項目負責人林鳴在手術后不顧個人安危,趕回施工現場親自指揮沉管隧道的沉放;港珠澳大橋初步設計負責人孟凡超在手術完沒有脫離生命危險的情況下,仍堅持與同事討論設計問題,當談及這些經歷時,“我們當時沒想這么多,情懷,我們是有大橋情懷、國家情懷的。”當南都記者詢問當時是什么信念支持他走下病床堅守崗位時,孟凡超如是說。
朱永靈說,在大橋建設中,類似的案例很多,工程進入,大橋CB02標段黃新明同志在得知父親過世的消息后,依然堅持完成一項重要方案才離開,“當時在座的香港顧問都很感動,事后香港顧問與我們談起這件事時,眼里還噙滿淚花。”
正是這種舍我、忘我的精神有力推動了大橋建設。蘇權科說,大橋的建設不僅提高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并且使我國的隧島橋設計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深埋沉管隧島技術、海中人工島快速成島技術、海洋混凝土耐久性等十余項的關鍵技術,已經在如深中通道、海南三亞機場等項目和挪威、塞爾維亞等國家得以應用,“中國智慧”、“中國制造”也走出**,在世界范圍產生巨大反響。
3
設計風格體現粵港澳三地文化
據了解,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西人工島,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具備監控、養護、救援及政府部門聯勤辦公等管理功能,不對外開放。東人工島建筑面積約2.5萬平方米,除首層居北養護、救援、路政等管理功能外,二、三、四層為預留商業開發及橋梁展廳,島上建筑設計負責人馮穎慧介紹,東人工島將根據三地政策,試試啟動對外旅游觀光及市場開放的功能。
人工島建筑的設計風格,部分靈感取材于嶺南建筑,這是粵港澳三地共有的文化記憶,包括“柱廊”“騎樓”等設計、風格。馮穎慧介紹,在西、東人工島各有2個青銅鼎,以浮雕手法刻畫了蛟龍出海、夢圓伶仃等四個故事,分別講述了港珠澳大橋重要的建設歷程,據有關負責人介紹,以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記憶“鼎”來記錄大橋故事,也是粵港澳三地文化的集中體現。
大橋西、東人工島的建筑,有許多設計巧妙之處。乘飛機經過人工島上空時可以清晰看到,西、東人工島有形似“中”、“華”的字樣。在人工島建筑頂部,有一個類似帽子一樣的構建,馮穎慧介紹到,這是一個巨大的中央風口,貫穿建筑連通到隧道,可以保持隧道內空氣的暢通。在進出隧道口的位置,有110米長的遮光罩,據了解,這樣的設計,剛好可以緩解司機對陽光的不適應。
在東人工島,建筑一側有寬闊大臺階,從底部向高處延伸。馮穎慧介紹,這是為了讓游客可以在不同高度欣賞風景,未來將根據需要加建6部扶梯,服務于旅游觀光。伶仃洋作為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地之一,約有2000多頭白海豚棲息在這里,大橋不僅景觀非常美,有日落、大海的波濤,旅客未來還可以經常看見白海豚在附近活動。
專訪孟凡超:港珠澳大橋的橋梁文化
孟凡超被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稱為設計大師,他也是港珠澳大橋初步設計負責人、DB01標負責人。在采訪時,孟凡超向南都記者講述了關于港珠澳大橋整體景觀文化的主題來源,“你看江海橋,三個海豚的造型,一方面是喻指中華白海豚,另一方面是粵港澳三地,我們橋梁景觀設計的思路就是展現粵港澳三地的合作文化、展現伶仃洋的海洋文化。”孟凡超說道。
孟凡超稱,九洲航道橋所采用的是風帆造型,寓意一帆風順;青州航道橋所采用的中國結造型,是中華民族關于團結共同的記憶,也寓意著三地通力合作、共同建設“世紀工程”,三個航道橋展現的是粵港澳三地共有的文化元素。
專訪王啟銅:拱北隧道施工可謂針尖跳舞
王啟銅是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管理中心主任,也是一名博士工程師,談起珠海連接線拱北隧道的建設,他表示拱北隧道施工困難重重,距離拱北口岸非常近,但是五年半的施工期,拱北隧道施工從沒影響拱北口岸的正常運營,竣工后經過有關部門的探測,整個口岸的性沒有受到影響。
王啟銅介紹,拱北隧道是世界大斷面雙層公路隧道,隧道頂部距離拱北口岸地表不足5米,施工范圍極為有限,為避開“星羅棋布”的管線、樁基,降低對口岸建筑及通關的影響,施工好似“針尖上跳舞,麥芒上繡花”。拱北隧道采用了上下并行的雙層隧道方案,隧道開挖斷面達336.8平方米,相當于七、八層樓高;同時采用“大斷面曲線管幕頂管施工”、“長距離水平環向凍結”、“分臺階多步開挖”相結合的施工工法,即先將36根直徑1.62米、平均長度約257.9米的頂管,從隧道一側工作井頂入,另一側工作井穿出,再通過凍結管道和低溫鹽水,讓土層中水結冰,形成2米厚的凍土層,以此隔絕地下水,該技術填補了我國建筑領域的空白,達到國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