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保護測試儀儀以軟件為中心,模塊化硬件相結合
繼電保護測試儀在*短時間內為產品增加盡可能多的新功能,這似乎已經成為繼電保護測試儀電子系統設計工程師們目前所面臨的*大挑戰。測試系統必須緊跟待測產品技術的發展,但是待測系統復雜度的提高和對測試時間的要求使得傳統測試技術在滿足“過分的”測試需求方面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在傳統測量儀器技術下,工程師們只有兩個選擇:要么為該產品開發專用的測試解決方案,要么使用通用的測試儀器。但是,專用系統的價格昂貴,而通用儀器卻很難達到測試要求。
“兼容以上兩種方案的優勢,以軟件為中心的系統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這種方式能為設計和測試工程師提供效率*快、性價比*高的途徑來創建他們自定義的儀器系統。”朱君表示,“它就是儀器技術2.0。”
簡單來說,儀器技術2.0是相對于完全依靠硬件來實現測試測量的1.0時代而言的:在后一種方式下,硬件本身和其具備的分析功能都是由儀器供應商來定義,用戶要實現自定義只能是天方夜譚——即使將儀器連接到PC,傳輸的信息也是廠商定義后的測試結果,用戶無法獲得測量的原始數據來進行自定義分析。而2.0方式卻完全不同,在獲得實時的原始數據后,工程師可以利用軟件來設計自己的用戶界面并自定義測量任務,獲得所需的分析結果。
以軟件為核心并不代表硬件已經無足輕重,只有對數據進行高質量的數字化和快速傳輸才能在軟件平臺上真正實現**分析的能力。模塊化的I/O硬件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數據采集提供了可靠保證,工程師們可以采用通用的模塊化硬件來構建測試系統。“相比傳統儀器技術,儀器技術2.0賦予了他們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在一個強大的應用軟件平臺上,選擇符合需求的硬件,即可實現更多可擴展的測試功能。”朱君說。
朱君表示,繼電保護測試儀技術2.0的包括以下幾項必備要素:自定義測試、實時數據傳輸、自定義界面、模塊化硬件以及儀器同PC之間的連接性。
“這些要素已經非常普遍。”她指出,這也是本文開頭中所述的其他廠商之所以開始涉足軟件和PXI等技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