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直流高壓發生器彌補了早期電氣設備檢修中的不足
在早期的電氣設備維修中以事后維修為主,是指在電氣設備發生故障后進行檢修,這種檢修方法極為不科學。隨著電氣設備檢修技術的發展,預防性檢修逐步替代了事后維修,主要指定期試驗和定期檢修,在檢修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等相關規定進行操作,并根據不同電氣設備 制定與其相適應的試驗周期和項目。預防性檢修在防止和減少設備事故方面發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種檢修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傳統電氣設備檢修的及時性、主動性較差
由于預防性檢修是定期進行的,使得許多檢修人員形成了按部就班的工作觀念,只會重視電氣設備的定期檢修工作,而忽視對電氣設備運行情況的日常監控。在這種狀況下,嚴重降低了檢修人員對電氣設備檢修的主動性,若電氣設備缺陷及隱患發展速度較快,那么定期檢修方式則有可能難以避免設備事故的發生。(二)傳統電氣設備檢修的工作效率偏低
電氣設備的預防性檢修工作覆蓋面廣且缺乏針對性,往往需要在定期檢修時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導致檢修工作效率偏低。同時,在預防性檢修過程中,經常分不清楚電氣設備檢修的主次,致使有問題的設備沒有得到足夠重視,而運行良好的設備卻浪費了檢修資源,從而造成檢修工作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較 低。
(三)傳統電氣設備檢修的限制條件過多
在電力電氣設備定期檢修時,往往需要停電后才能進行檢修工作,不僅增加了電氣設備的檢修成本,而且還影響了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同時,由于設備在停電狀態下的溫度和采用的試驗電壓與運行狀態下的溫度和電壓有很大區別,從而導致電氣設備實驗的準確性大幅度降低。
二、直流高壓發生器電力電氣設備狀態檢修技術的優勢分析
隨著我國電力系統逐步向智能化、高電壓的方向發展,電力電氣設備也隨之增多,同時檢修工作量也日益加重,這使得傳統的定期檢修模式已經難以滿足電氣設備診斷和管理的高要求。為此,必須采取一套科學的檢修模式以適應電力系統的快速發展。而狀態檢修模式以其先進的檢修技術、高準確性的試驗結果,逐步成為了電力系統中廣泛應用的檢修模式。狀態檢修模式以帶電檢測、在線監測、故障診斷為基礎,其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設備缺陷表現出來的電氣、化學、物理等特性參數進行綜合分析和科學判 斷,進而預測絕緣剩余壽命,合理安排電氣設備檢修方式和檢修項目,以達到預防設備故障發生的目的。帶電檢測主要是指在設備運行的狀態下,利用直流高壓發生器對設備的相關參數進行測量;在線監測是指在設備運行的狀態下,利用傳感器、計算機、光纖等設備對設備狀態參數進行連續或隨時的測試,對故障進行判斷。由于狀態檢修模式中所獲取的數據均取自于運行中的電氣設備,所以可以有效克服預防性維修 的缺陷,徹底解決定期檢修中存在的檢修限制條件多、檢修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不僅有利于降低電力系統的運行維護成本,還能夠克服定期檢修的盲目性,大幅度提高電力電氣設備供電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