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保護
protective relay,power system protection
研究電力系統故障和危及**運行的異常工況,以探討其對策的反事故自動化措施。因在其發展過程中曾主要用有觸點的繼電器來保護電力系統及其元件(發電機、變壓器、輸電線路等),使之免遭損害,所以沿稱繼電保護。基本任務是:當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或異常工況時,在可能實現的*短時間和*小區域內,自動將故障設備從系統中切除,或發出信號由值班人員消除異常工況根源,以減輕或避免設備的損壞和對相鄰地區供電的影響。
*早的繼電保護裝置是熔斷器。以后出現了作用于斷路器的電磁型繼電保護裝置、電子型靜態繼電器以至應用計算機的數字式繼電保護。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如人工神經網絡、遺傳算法、進化規模、模糊邏輯等相繼在繼電保護領域的研究應用。
繼電保護裝置必須具備以下4項基本性能:①靈敏性。反映故障的能力,通常以靈敏系數表示。②可靠性。在該動作時,不發生拒動作。③快速性。能以*短時限將故障或異常消除。④選擇性。在可能的*小區間切除故障,保證*大限度地向無故障部分繼續供電。選擇繼電保護方案時,除設置需滿足以上4項基本性能外,還應注意其經濟性。即不僅考慮保護裝置的投資和運行維護費,還必須考慮因裝置不完善而發生拒動或誤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造成的損失。
隨著電力系統容量日益增大,范圍越來越廣,僅設置系統各元件的繼電保護裝置,遠不能防止發生全電力系統長期大面積停電的嚴重事故。為此必須從電力系統全局出發,研究故障元件被相應繼電保護裝置的動作切除后,系統將呈現何種工況,系統失去穩定時將出現何種特征,如何盡快恢復其正常運行等。系統保護的任務就是當大電力系統正常運行被破壞時,盡可能將其影響范圍限制到*小,負荷停電時間減到*短。此外,機、爐、電任一部分的故障均影響電能的**生產,特別是大機組和大電力系統的相互影響和協調正成為電能**生產的重大課題。因此,系統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的配置方案應考慮機、爐等設備的承變能力,機、爐設備的設計制造也應充分考慮電力系統**經濟運行的實際需要。為了巨型發電機組的**,不僅應有完善的繼電保護,還應研究、推廣故障預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