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來揚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封閉式母線槽廠家六杯型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儀全英文版變壓器直流電阻測試儀遠距離無線核相儀真空濾油機交流耐壓機電纜滑觸線變頻諧振耐壓試驗裝置

LYZJ-VI三杯油耐壓機匠心制造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基于富煤貧油少氣的現實國情,實現雙碳目標,并非期望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在短期內擔大梁,也不可一味擯棄承擔壓艙石角色的煤炭,而應形成多能互補的能源優化組合,把先立后破作為能源結構優化的主要思路與實現路徑。

數字電網作為能源和數字并行背景下電力與算力相互轉換的復合產物,以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為關鍵支撐,以數據為基礎生產要素,是電力基礎設施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綜合形態。數字電網既可以推動新能源的綠色消納,也可以促進用能端的節能,即從先立、立新后破、破舊兩方面促進能源結構的逐步優化調整,進而推動能源低碳轉型。




一、概述(LYZJ-VI三杯油耐壓機匠心制造

在電力系統廠礦及企業都有大量的電器設備。其內部絕緣大都是充油絕緣型的。絕緣油的介電強度測試是必測的常規測試項目。為了適應電力行業飛速發展的需要,我公司研制的全自動油介電強度測試系統依據*新的國家標準GB/T507-2002《絕緣油擊穿電壓測定法》、行標DL429.9-91以及*新的電力行業標準DL/T846,7-2004,并結合廣大用戶的普遍要求而設計制造,采用微機控制,機電一體全部自動化,測試精度高,完全克服了同類儀器易受高壓擊穿干擾的問題。有自動檢測、自動攪拌、自動處理、自動打印、數據存儲、萬年歷等功能,同時具有機電互鎖保護等優點。具有測試精度高、操作方便、方便可靠的特點。

二、功能簡介(LYZJ-VI三杯油耐壓機匠心制造

  1. 儀器為三油杯結構,采用微機控制,可自動完成升壓、保持、降壓、攪拌、靜放、顯示計算、打印等一系列操作,可在0-80KV范圍內進行絕緣油耐壓測試。
  2. 采用大屏幕點陣液晶顯示器,內部具有背光系統,即使在夜間也能清晰可見,測試過程通過漢字菜單提示,可方便試驗人員操作。
  3. 本儀器操作簡單,操作人員只需按使用說明輸入簡單指令,儀器將會按照設置自動完成絕緣油的耐壓測試。每次擊穿電壓值會自動存儲,測試完成后,可打印或存儲各次擊穿電壓值和平均值。
  4. 本儀器適應性較強,攜帶方便,可用于實驗室及戶外現場測試。儀器還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可以在強電磁場環境下正常工作。
  5. 本儀器具有過壓、過流、自動回零、接地等保護裝置,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優良保證儀器本身及操作人員的保障。
  6. 升壓速度和靜置、間隔時間可根據不同的實驗標準選擇。
  7. 本儀器同時兼容國標2002版和1986版測試,可根據要求自定義測試條件。

三、主要技術參數(LYZJ-VI三杯油耐壓機匠心制造

1.輸出電壓:0~80kV(可選)。

2.*小分辨率:0.1KV

3.測量準確度:±(2%×讀數+0.2kV)

4.升壓速度:1.0、2.0、3.0kV/S(可選)

5.擊穿切斷時間:≤1ms

6.試驗次數:6次

7.油杯的容量  400ml,200ml  

8.電極之間的距離   2.5mm(電極間隙可調)

9.工作環境:

環境溫度:0℃~+40℃       相對濕度:<80%,不結露  

電源電壓:AC 220V±10%     電源頻率:50HZ ±1HZ

10.外型尺寸:580×400×440(mm)

11.重量:35kg

四、結構說明(LYZJ-VI三杯油耐壓機匠心制造

1、前面板見圖一             

        圖一

  1. 一號油杯
  2. 二號油杯
  3. 三號油杯
  4. 打印機
  5. 液晶顯示器
  6. 操作按鍵
  7. 電源開關

五、菜單使用說明(LYZJ-VI三杯油耐壓機匠心制造

  試驗的全過程及試驗結果均在顯示屏上顯示,全套漢字化操作說明,人機界面友好。

1、主菜單(圖二)

                                      圖二

2、通過“↑”鍵或“↓”鍵移動光標,選中該功能后,按“確定”鍵,可進行測試或其它功能設置。

耐壓測試:按“F4”鍵確定,進入測試菜單,選擇測試方法測試。見圖三

                   圖三

3、預置電壓:按“F4”鍵確定,進入子菜單,見圖四,設置*高試驗電壓。

                    圖四

4、按“↑”和“→”鍵修改電壓值。按“確定”鍵或“返回”鍵退出。


5、油杯選擇:按“F4”鍵確定,進入子菜單,見圖五,選擇試驗油杯號。

                       圖五

按“↓”鍵選擇油杯,按“選擇”確定所選油杯。

時間設置:按“F4”鍵確定,進入子菜單,見圖六,修改日期和時間。

                      圖六

按“↑”和“→”鍵修改時間。按“確定”鍵或“返回”鍵退出。



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在此過程中,數字電網可通過感知、分析和預測功能促進節能減排和資源優化。

1.高效節約,聯動用戶釋放需求潛能

數字電網融合物聯網與區塊鏈技術,從用戶端聚合海量可調節資源,通過即時可查、定時反饋與及時預警相結合的數據集成方式(如指標提煉、可視化等向用戶展示用電情況),建設虛擬電廠,引導企業與個人用戶合理用電,雙向聯動發電側與負荷側,促成電供荷用,荷隨電調的動態平衡。通過大數據分析工具和手段,電網企業靠近終端用戶,數字電網通過構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現代供電服務體系,推進數字技術深入融入用戶服務全業務、全流程,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的無縫對接,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支撐業務��新,持續釋放需求潛能。

2.結構優化,推動供能降碳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深入演進,電源結構由可控可測、連續出力的煤電裝機占主導,逐步轉向高不確定性、低可控性出力的新能源發電裝機,負荷特性則由傳統的剛性、純消費性向柔性、產消一體性轉變。傳統化石能源在生產、傳輸與分配的過程中,也應依循降碳路線,通過數字電網算力+電力的工具手段,變革煤、石油、天然氣的生產發電環節,及時監測碳排放指標,并開展碳捕獲工作。

新能源電力存在能量源稀疏、有效發電時長短、地域分布不均、季節變化差異大、難以應對極端氣候等問題。數字電網以廣泛部署的微型傳感器作為數據源,通過充分挖掘海量非電氣參數與電氣參數的大數據關聯關系,拓展海量分布式主體接入、監視、控制、市場化運作與服務的能力,形成云大腦+邊緣節點兩級協同運作的云邊融合新業態,使得新型電力系統擁有更加敏銳的感官和更加智慧的大腦,基于電網運行大數據,建設覆蓋網、省、地三級的人工智能預測算法庫,利用人工智能模型實現間歇性分布式電源發電網格預測,保障新能源發電比例的可感知、可控制。

科技演進的過程,是能量利用效率越來越高的過程和不斷用信息去代替能量的過程。當電力數據成為能源領域的生產要素,數字電網便能通過助力能源的先立后破,在推動雙碳目標的進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上海來揚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SCANV網站**中心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25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