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高壓發生器專家談特高壓與能源結構之調整
特高壓如何起到調整能源結構的作用呢?概括來說,是因為特高壓輸電能夠大大改善我國煤炭消費結構和布局,推動“以電代煤”“電從遠方來”。
特高壓電網調整能源結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調整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的消費結構,二是為清潔能源的大規模消納創造條件。
從終端能源消費的角度講,“以電代煤”就是要改善我國煤炭利用的結構。
我國總體上還處于工業化、城鎮化較快發展的時期,“以電代煤”在短中期內并不是用電代替煤炭、減少煤炭消費,而是主要體現在終端能源結構的調整上。直流高壓發生器
目前我國電煤占整個煤炭使用的55%左右,比重較低,不利于環境改善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從國外,尤其是從發達國家來看,大多數電煤比重都在80%以上,美國更高達95%以上。初步統計表明,目前我國終端煤炭直接燃燒大約8億噸左右,其中占很大比重的粗放的、污染物排放大的煤炭利用方式需要轉變,比如分散化的居民小煤爐用煤、冬季采暖用的小燃煤鍋爐等等。這些煤炭利用方式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很不到位,甚至沒有控制,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在8億噸直接燃燒的煤炭中,有很大一部分未來可以轉化成電力,發電完全可以做到污染物排放集中控制,而且排放控制非常高效。我國大容量、高參數燃煤發電的脫硫、脫硝、煙塵控制的效率都很高。未來通過把目前終端低效、高排放的幾億噸煤轉化為電后加以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污染物控制效果。未來我國煤電還要大規模發展,僅煤炭利用結構改善就需要新建兩三億千瓦的火電。初步判斷,為適應電力需求增長,在2030年之前我國還要發展煤電,到2030年之后就主要是發展清潔能源發電了。直流高壓發生器
為改善東中部地區的環境狀況,我國提出逐步降低東中部地區的煤炭消費總量,嚴格限制新建燃煤電廠。一方面火電還要發展,不但要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同時還要替代低能效、高排放的煤炭利用;另一方面在東中部又沒有煤電建設的空間了。
因此,未來通過跨區送電,特別是特高壓電網,把煤電基地大規模建設的高效的、低排放的煤電輸送到東中部地區,實現終端用能的“以電代煤”,將是特高壓電網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