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用壓載水處理系統電纜
船用壓載水處理系統電纜 我國企業進入壓載水處理系統市場的時間并不晚,產品數量和類型在增多,技術含量也不斷提高,但尚未取得實質性的競爭優勢。 日前,九江精密測試技術研究所“海博士”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正式在市場亮相,使得我國在這一領域的主力**伍進一步壯大。不過,欣喜之余,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雖然企業和產品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我國相關設備商所占的市場份額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國內企業在當前《船舶壓載水及沉積物控制和管理國際公約》正式生效前的關鍵時期,還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縮小在技術研發、市場開拓方面與國外知名廠商產品的差距,不斷將數量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免得“起大早趕晚集”。
我國企業進入壓載水處理系統市場的時間并不晚,船用壓載水處理系統電纜 早在2004年《壓載水管理公約》出臺前,就有企業著手研發相關產品;而且,與國內其他船舶配套領域所采取的“引進、消化、吸收”方式不同,大多數企業走的是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道路。如今,已有近10家國內企業成功研發出相關設備,并且大多已投入實船應用。這些設備不僅在性能上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的要求,而且技術日趨成熟,甚至在某些關鍵技術領域已**于國外同類產品。
但是,成功研發出新產品并且使其進入市場,只是“萬里長征”的**步。要想讓這些產品真正贏得市場并占據較大份額,企業還需多方努力。目前,全球已有40多家企業的壓載水處理系統通過了IMO基本型式認可,許多產品還取得了有關當局或船級社的型式認可。相對而言,我國研制的相關產品尚未形成**的優勢。在技術方面,由于沒有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市場上的壓載水處理系統在處理方式、維護費用和運行成本等方面各有所長,而且一些國外企業已經推出了**代甚至第三代產品,在研發上先行一步,為自己塑造了“技術**”的形象。在市場方面,我國企業也沒有完全打開局面,有一家國外企業的壓載水處理系統裝船數量已經超過我國大部分企業相關設備裝船數量的總和。這主要是因為國內開展壓載水處理系統研制的多為中小民營船配企業,在市場營銷和全球售后服務網絡布局等方面與跨國企業相比有較大差距。
由此看來,為了讓自主品牌壓載水處理系統避免“叫好不叫座”的尷尬,今后,我國相關企業首先要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開發出既能滿足船東“操作便利、耗能低、維護費用低”需求,又能適應造船企業“管路系統簡單、占地小、安裝方便”要求的產品,著力提高其對不同類型船舶的適用性。其次,要不斷完善工藝,抓好質量控制工作,推進集約化、規模化生產,不斷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避免出現“**產品低端化生產”的現象。同時,應加強市場營銷工作,有針對性地對大船東開展公關活動,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并要迅速完善全球服務網絡體系,讓船東“買得放心、用得舒心、修得順心”。此外,鑒于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還沒有統一的國際標準,有專家建議,隨著研發工作的逐步深入,國內相關企業可以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同探討、制定技術標準,來提高整體的市場競爭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壓載水處理系統的研制可以被稱為推動我國船用配套產品本土化裝船率提升的典范之作。國內相關企業應全力維護好這一成果,力保“先發優勢”,使我國船配領域涌現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