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市場一蹶不振 或跌至20年*低水平

      

2016年可能是20年以來新造船訂單數*少的一年,這將使造船市場將成為繼干散貨、集裝箱運輸和近岸設施市場之后,航運市場低迷影響下的又一受害者。 
    造船市場在2010年至2012年經歷了遲到的下滑,2013年有小幅提振,隨后幾年的市場預期較為樂觀,然而事與愿違,2014年和2015年的造船市場仍舊未能改變頹勢。但從新造船修正總噸的統計數據上來看,新造船的合同率仍舊處于較高水平。 
    BIMCO**航運分析師Peter Sand說:“2013年新造船訂單量處于較高水平時,BIMCO曾預測造船業將承受重壓而下滑,然而該預測在2016年初成為了現實,2016年**季度的新造船訂單修正總噸統計數據是20年以來**低點。” 
    Sand先生補充到:航運業需要較低的新造船訂單量來改善航運市場供需失衡的現狀,*終實現供需基本平衡。 
    2016年前8個月,只有歐洲船廠較去年同期實現了新造船訂單數據的增長,共獲得252萬修正總噸的新造船訂單,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5.3%。 
    相比之下,亞洲造船市場一蹶不振。日本和韓國新造船訂單量同期分別驟降86.7%和86.5%。中國新造船訂單修正總噸也下降了49%。 
    船型方面,BIMCO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市場上,油輪和集裝箱船是新造船訂單數在修正總噸和比率上雙雙減少的罪魁禍首。2015年前8個月,油輪和集裝箱船的新造船訂單修正總噸占所有船型新造船訂單修正總噸的67.7%。2016年前8個月數據顯示,油輪的新造船訂單數據下降了80.1%,而集裝箱船的新造船訂單數據下降了84.1%。 
    新造船訂單量的下降和船廠持續性的產能過剩給船廠的訂單周期帶來了巨大壓力。韓國船廠深受其害,韓國船廠手中訂單的訂單周期只有2年。相比之下,歐洲船廠在新造船訂單修正總噸上呈現積極趨勢,具體表現在手中訂單訂單周期的延長。這證明歐洲造船市場并未因為新船廠的加入而產生訂單萎縮的現象。 

來源:中國海事服務網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揚州市紅旗電纜制造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