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燃效刺激新船訂單大增
船舶燃效刺激新船訂單大增現階段的訂單倍增是由新型節能船帶動,而非運價提高,所以船廠的成功有賴于它們提供的設計。
盡管運價沒有明顯增加,但新船訂單卻紛至沓來,這體現出新造船行業已經產生一種模式的轉變。
倫敦經紀行Clarksons在10月刊的“World Shipyard Monitor”中提到,今年前9個月,全球新船簽單總量達1307艘,總計8270萬載重噸,較上年同期增加85.5%。其中,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所占比例*大,為49.2%。
對此摩根大通(JP Morgan)造船分析師Sok je Lee指出,這次的復蘇不是由運價上揚或航運業前景發生結構性轉變而引起。他說,運價總體上仍然處于低位,造船業也依然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
那為什么新船訂單會出現反彈?Sok je Lee認為,訂單量上升應歸因于船舶更新計劃,即具有新型設計的節能船帶動了新的需求。據他估算,在燃料價格比10年前高出7倍多的背景下,環保船可讓船東減少25%至30%的燃料消耗,從而使運營成本降低60%至70%。
“現在盈利的**方法是趕在竟爭對手之前采用環保船,”Lee說道。他以丹麥的諾頓航運(Norden)為例,說這家船東公司已賣掉2005年前后建造的部分船舶,并迅速在日本和韓國訂造一系列節能散貨船和油船(船型 船廠 買賣)。
此外,紐約上市公司 ScoriPio Tankers也在加緊組建環保船隊。據Lee透露,這家由Robert Bugbee領攜的公司已訂造大批此類船只。
尾浦**環保船的建造
Lee堅信,船舶的設計對造船廠的成敗起著關鍵作用。他指出,現代尾浦船廠(HMD)在過去兩年半來,已經對旗下環保船進行4項升級改造,這使它將今年大部分的中型油船訂單都收入囊中。
隨著環保船訂單的增加,舊船報廢的步伐也在加快。 Lee認為,以前船的報廢期限為30年,現在已縮短到15年。可想而知,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二手船的成交價。
與此同時Lee警告稱,船廠不要指望靠海工船訂單來應對市場的低迷。“海工船市場已經到頂,”Lee表示。“目前專注于海工領域的船廠將須把目光投向新的業務范疇。”
經紀行Clarksons也提到,海工船新單已出現****的大幅下降,按載重噸計同比下跌60%。
Lee指出,有些韓國船廠(他沒有具體說是哪家)在造船業低迷時期把太多精力投入到海工業務,并且是以放棄商船訂單為代價。
“造船廠必須繼續承接商船新單,否則它們將失去技術優勢,”Lee 說道。“有時候它們甚至需要犧牲一點利潤來贏得訂單。”
Lee補充說,等待市場回暖其實并不是一個好辦法。他引用現代尾浦的例子稱,該船廠為應對現時的困境,選擇承接價格低廉但數量較多的系列船,以此減低運營成本。
“如果一家船廠不接新船訂單,它的競爭對手會接,然后它們就能提升自己的造船水平,”Lee說道。因此他認為,如今要在造船業取得成功,必須依靠**設計以及減少營運開支。
【國際船舶網】 本文網址:http://www.hongqicable.com
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請明確標注“來源:國際船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