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抗器运行后测试及减振措施和临时措施:
一、设备运行后的测试及采取的减振措施
尽管制造时已采取了减振工艺,但在现场安装、运行后,测试仍发现该电抗器存在振动超标的问题。
根据IEC标准,振动测试为特殊试验,在现场测试中,共选择了42个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点对电抗器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1)多次测试中,发现超标点集中在电抗器北侧油箱壁面上部。底部超标点集中在两个基础横梁之间中部,三相中B相振动幅值*大。电抗器A、B、C三相的振动超标点分布位置非常吻合,这说明三相电抗器振动产生的器身内部原因和外部条件是相同的
(2)在测量电抗器振动幅值的同时,对振动也进行了频谱分析,振动动态信号主要分量为100Hz,分析认为振动是在电磁力强制频率(100 Hz)下产生的。
综合现场测试结果、噪声及电抗器摆放方式,认为750kV并联电抗器体积较大,且电抗器重量集中在中部,但电抗器每相仅有2个条形基础,使电抗器底部的横梁缺少支撑,底部横梁较出厂弯曲度增加,振动可能因此而引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导致电抗器底部横梁及整个油箱的持续变形,甚至导致油箱底部支撑器身条件的改变。因此,专家建议加强基础底部支撑,采取临时支撑措施。
二、临时减振措施
2005年12月16~17日,为了抑制750kV电抗器振动增长的趋势,在电抗器厂家的大力配合下,对电抗器B相采取了临时减振措施。在B相中部悬空底座处采用4支千斤顶进行临时支撑,用以减少因中间没有支撑而引起的振动增加。
在实施临时措施过程中,对电抗器振动进行了跟踪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支撑力度大小对振动幅值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采取了边撑边测的方式,以寻找支撑力度的*佳值,得到*佳减振效果:将测量探头固定在振动*大点上,调整支撑加力并读数,反复多次,直到达到该点振动*小值;保持此值的支撑力下,移动探头到相邻几点进行测量;然后再到其他几个面上进行同样测量与调整。如此反复之后,再把探头固定在新出现的振动*大值处,重复前面的过程,综合比较效果,直到*后达到一个*佳值。稳定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测量,看数据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