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未影响我国核电站的**生产
日本地震未影响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生产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8.8级强烈地震地震,致使日本境内所有核电站全部关闭。
针对日本地震会不会对毗邻日本、地处大连地区全球*大的在建核电基地核电基地—辽宁红沿河核电产生影响的问题,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技术专家介绍,本次日本近海发生强烈地震,对正在建设中的红沿河核电站没有丝毫影响。红沿河核电站的工程建设正常开展,已经开工建设的4台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土建、安装、设备调试等正常有序推进。
据介绍,我国目前在核电站选址中已充分考虑了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因素,多选择沿海地质结构稳定区域。核电站在工程设计和建设时,在防抗强地震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并充分落实纵深防御原则。此外,我国核电站在放射性物质和环境之间至少设置了燃料包壳、反应堆压力容器、核岛**壳等三道坚固的屏障,具备了较高的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同时,红沿河核电站在厂址选择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预防海啸等灾害因素,可抵御6.5米左右的海浪,核电站的**分析报告均通过了国家核**局严格评审。此外,核电站厂平面通常比附近海域高,加上由巨型扭王块构成防浪堤的保护,可有效防抗海啸、强台风引起的巨浪等自然灾害。总之,包括红沿河核电站在内的我国核电站具备了较强的抗强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核电站在选址、设计、运行等过程中,对于抗震分析和地震**评估,都有十分严格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导则体系。如,核**导则《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HAD101/01)》、核**法规《核电厂厂址选择**规定(HAF101)》等相关法律法规。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在建设上,采用了比大亚湾核电站**性能更高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技术方案——CPR1000,核电站概率**指标进一步提高,防抗强地震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可以有效地防抗强地震等自然灾害。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已编制了针对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辽宁红沿河核电基地总体应急预案》。公司建立健全了应急准备体系,贯彻“****、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快速响应”的应急工作方针,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坚持预防、预警、应急救援与处置相结合,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已做好应对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的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中核集团:日本地震未对我在役核电机组造成影响
记者12日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获悉,日本大地震未对中核集团在役的8台核电机组造成任何影响。
日本东北近海11日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和海啸。针对日本地震后出现的紧急情况,中核集团迅速要求各核电站密切与当地海洋气象部门联系,紧密跟踪日本发生的海啸对运行核电站和在建核电工程可能的影响,做好运行核电机组监测并重点关注海水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
中核集团对在役的8台机组运行监测表明:运行核电站附近海域潮位没有明显变化,日本地震海啸对中核集团运行核电机组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目前机组保持**稳定运行,未出现异常。中核集团其他核设施也均**受控。
中核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所属的已经投运的秦山核电站、秦山二期、秦山三期、田湾核电站,以及正在建设的浙江三门、福建福清、浙江方家山、海南昌江核电等工程,在厂址选择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预防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因素,设置了可有效抗防巨浪的防浪海堤。核电站的**分析报告,包括对自然灾害的预防设计等均通过了国家核**局严格的评审。
中广核表示在运核电站**稳定运行未受地震影响
记者12日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获悉,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广核在运核电站地震仪表系统监测正常,均未触发报警。此次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对中广核在运核电机组未造成任何影响。
中广核表示,在建和在运行核电站在厂址选择时,该集团充分考虑了地震等灾害因素,严格按照国际和国家标准执行,并通过了国家核**局严格的厂址**评审。各厂址附近地壳**稳定,发生强地震的概率非常低。
中广核表示,近年来,全球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如超强台风等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对核电站应对极端自然条件下确保**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广核建立了完善的核应急体系,对专设**设施严格按照法规要求进行定期试验,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定期举行应急演习,以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确保核电站**及周边环境不受影响。
中广核已制定并发布了核电厂核与辐射**信息公开制度,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在发生异常事件的情况下**时间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核与辐射**信息。
400-0514-588
宝应中测电气设备厂
日本地震未影响我国核电站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