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维修管理细则 一. 待修仪器设备入库管理
1.1 对于确定维修的仪器设备,价值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可由公司的业务人员负责接机;价值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原则上由客户送机上门。客户特别委托接机的,由公司派专人负责接机。接机时,须特别注意运输途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包括:碰撞、跌落,丢失等。仪器设备入库后,由仓库专管员开具收货单,并贴上状态跟踪标签。
1.2 维修中心就每台仪器、设备指定维修责任人。技术人员须在仪器、设备入库后的一个工作日内入库领用。由仓库专管员开具领用单后,方可提用。技术人员在检修时,须按公司的维修流程维修。维修时,须根据客户提供的故障描述、说明书、图纸等资料,初步判定仪器设备故障。否则,仪器、设备不得盲目通电试机,以防对仪器造成二次损坏。
1.3 维修中心在检修故障的过程中,所需领用的零备件须提前向综合业务部申请。若无库存,采购人员须尽量采购原厂原型号的产品替用。替用零备件拆装过程中,须特别小心,以防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4 查明故障后,维修责任人向商务部门提供翔实的书面描述,商务部门据之核算成本,该成本包括更换零备件的采购成本、人工费、检修费等。成本核算完毕,商务部门应尽快拟定报价,并于经部门经理确认后及时向用户报价。*终报价经客户确认无异议后,双方签订书面维修服务合同。
1.5 双方履行维修服务合同。公司维修中心收到商务部门维修通知后,随即开展维修工作。修复后的仪器、设备应完全能达到用户送修时该仪器设备能达到的性能状态。仪器维修完成后,由维修责任人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视为维修工作结束,并将维修报告提交商务部门。商务部门据此通知用户交货、试机。商务部门应向用户详细说明保修期的定义及修复后的仪器设备使用中应特别注意的事项,以防可能发生的不必要的损坏。仪器经用户验收确认正常后,商务部门应密切关注收款事宜。
二、仪器、设备维修中的管理
2.1 维修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仪器设备整块电路板的更换,以大幅度节省用户的维修成本。需更换的零备件,应尽可能使用原厂原型号的零备件,不可以次充好,确保仪器能正常工作,达到正常性能指标。
2.2维修人员在维修时,涉及到高电压、大电流的仪器、设备,必须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并做好足够的**措施进行维修,以免造成意外人身伤害和损失。
2.3 维修结束后,须在维修责任人的监督下,做相应可靠性试验。只有可靠性试验合格的仪器、设备,方可视为维修工作成功完成。
2.4 维修完成后,将维修仪器、设备的部位、部件等拍照存档,并贴上保修标签。
三、仪器设备维修后的管理
3.1 仪器设备维修结束后入库,由仓库专管员开具入库单。若提前完工的,可提前通知客户取机。交货前,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贮藏与保存工作,保证仓库应有足够**措施,以防失窃、鼠害、防潮、防腐蚀、防火等;同时做好必要的清洁保养工作。
3.2 维修过程中更换下来已损坏的零备件,必须按照国家环保局有关规定进行环保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四、维修资料档案管理
维修中心对维修完工后的仪器、设备,做出书面的维修记录报告,并存档管理。
五、仪器、设备的包装与运输管理
5.1 仪器、设备的包装与运输应严格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产品说明书的规定执行,以防仪器、设备在运输途中因包装破损,受潮或因过度振动、撞击而损坏,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2 运输过程中,所有需寄交用户的仪器、设备,均须在货物可**、可靠送达用户的前提下进行。除非客户特别指定承运商,否则,公司发运货物不得委托任何小的、不知名的承运商,原则上应委托中国邮政、中铁快运、铁路运输等方式运输。所有寄件均须以公司和用户共同认定的价值投保,原则上保费应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