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高温高压调节阀被广泛地应用于电站、冶金、石化等许多行业,这类阀门的汽蚀、噪音和震动等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课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电力修造总厂有限公司吸收美国CCI公司阀门的先进技术,开发研制了迷宫式系列调节阀。这是目前*新一代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调节型阀门。它运用成熟的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普通控制阀门所遇到的诸如汽蚀、高噪音、震动等问题,目前已应用在电厂锅炉减温水、给水泵*小流量控制以及其他流量调节中。
迷宫式调节阀可专门针对用户的不同要求来设计,通过对介质流速的控制而消除汽蚀、噪音、腐蚀及震动问题。迷宫式调节阀在结构上设计成快拆式,维修方便,可很便捷地更换阀芯;在流量特性上采用个案设计,从而提供比较**的流量控制,具有严谨的关闭特性。电厂采用迷宫式调节阀,可保证**、稳定地运行,提高效率并延长维修周期。
1 工作原理
对于普通单级降压阀门,当介质进入时其压力为p1,流速为v1。当介质流动到阀芯部分时,由于阀芯与阀座的节流作用,产生颈缩现象,因此流速会迅速增加至v2,而压力则迅速降低至p2,且往往低于该介质的饱和汽化压力Pv。在这种情况下,介质汽化,形成气泡。当介质流过阀芯和阀座形成的颈缩部后,由于通道的改变,工况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压力口升,动能转换为势能,此时的压力回复为P3,速度回复为v3,如图1所示。
当压力超过该介质的饱和汽化压力Pv时,刚才形成的气泡就会发生破裂,产生极强的局部压力。气泡破裂时的巨大能量能在瞬间对阀芯、阀座等节流元件产生严重的破坏,形成所谓的汽蚀现象。汽蚀势必造成阀门的损坏,导致泄漏,产生严重的噪音并引起阀门内件的震动,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性和效率。
由于汽蚀会对节流元件产生高达几千个大气压的表面冲击压力,因此,单纯靠提高阀芯、阀座的表面硬度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汽蚀问题的。
迷宫式调节阀的抗汽蚀设计(见图2)是利用迷宫式芯包多级降压的原理,通过强制介质流经一系列的直角弯道使流速得到完全的控制,达到逐级降压的目的。无论压降大小,这些弯道的阻力使得介质流出芯包的速度受到限制。经过多级降压,使介质的压力始终维持在介质的饱和汽化压力pv之上,从而避兔了汽蚀现象,消除了不**因素。
迷宫式芯包由多片迷宫盘片在特殊条件下粘合(用进口粘接剂)而成,如图3所示。每片迷宫盘片用专用成型方法加工形成很多通道,而每个通道能通过一定量的介质,通道内由一系列的直角弯道提供介质阻力(见图4)。根据用户不同的要求,经过**的计算,选定不同弯道级数,使得流经迷宫式芯包的介质速度始终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参照国外的成熟经验,当流速小于或接近30m/S时,对节流元件的冲蚀影响*小。
由于每一片迷宫盘片的流量及弯道数量可以改变,而且盘片的厚度可以设计得很薄(如2.5mm),所以阀门就可以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来设计,以提供**的流量控制。根据阀门的应用场合及用户的要求,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曲线可设计为线性、等百分比、修正等百分比以及其他特殊曲线形式。
由于电厂阀门中的工作介质基本上都是流体(主要是水),因此迷宫式阀门一般采用流关型结构。当采用流关型结构时,进入阀体的介质,首先经过芯包,再经过阀芯,*后由阀座流出,如图5所示。阀门流向由标在阀体上的标牌所指示。
2 结构特点
迷宫式调节阀由下列几个主要组件组成:阀体、包括芯包在内的内件、阀盖组件、阀芯、阀座组件,执行器用螺栓通过连接支架固定在阀盖上,见图5。
迷宫式调节阀的所有零件具有快速更换和长寿命特点:阀座在阀体上的固定不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的方式,这样拆卸方便;在密封面处堆焊司太立合金(硬度在45~48
HRC之间),阀芯与盘根处采用镀铬处理,因而具有极好的耐磨和耐蚀性;阀座和阀芯的接触面具有不同的角度,使其在关闭时形成线接触,能较面接触产生更大的比压,从而密封效果更好;阀盖的密封形式、内部组件的类型及密封的选择都符合应用场合及工况条件要求。
阀盖及阀体之间的密封采用了压缩密封垫圈。密封垫圈由多层V型不锈钢缠绕圈及石墨组成。膨胀石墨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能,不锈钢缠绕圈支撑石墨。当介质的压力增加,不锈钢缠绕圈因变形增加而产生更大的弹力,从而增强了密封性能。
2.1 阀芯组件及阀芯密封
2.1.1平衡式阀芯
平衡式阀芯上钻有对称孔,在阀芯上部装有平衡密封圈,用来隔离阀盖空间与上游压力。在阀芯上的对称孔平衡了阀芯上下的压力,使得对提升力的要求大大降低,从而可降低执行机构的转矩,减少执行机构的体积和重量。
在中、低温工况下,压力性密封件由聚四氟乙烯填充。在高温工况下,使用石墨材料。
2.1.2 加压式阀芯
在高温工况且对关闭性要求很高时,迷宫式调节阀采用加压式阀芯(见图6)。
加压式阀芯可提供非平衡式阀芯的封闭性能,而对执行机构推力的要求与平衡式阀芯相当。
加压式阀芯组件包括:先导阀、主阀芯及平衡密封件。工作时,入口压力由阀门入口通过阀帽上的节流组件进入阀帽空间,对先导阀及主阀芯加压。当阀门关闭时,先导阀关闭,从而使整个阀芯成为一个不平衡阀芯。在阀帽空间的入口高压,作用在阀芯上而关紧阀门。执行器只要具有关闭先导阀在主阀上的力即可。
当阀门收到开启信号时,执行器提起先导阀杆,打开先导阀,使阀帽空间的压力迅速消失,阀芯得到平衡。阀杆继续开启,拉起主阀芯。执行器只需具有提升平衡式阀芯的力即可。
2.2 迷宫盘片的围堰
迷宫盘片的围堰结构如图4和图7所示。
围堰的主要作用:
(1)均匀阀芯周围压力,保持阀芯对中;
(2)使上层盘片与下层盘片出口处介质相互作用,降低介质流动速度;
(3)避兔下层盘片出口介质对阀座的直接冲刷。
2.3 特点
迷宫式调节阀具有下列特点:
(1)低噪声、抗汽蚀、可承受高压差;
(2)多层迷宫盘片降压,限制介质流速,保持介质压力始终在饱和汽化压力之上;
(3)迷宫盘片可以设计得较薄,调节性能好,可精密控制流量;
(4)阀芯、阀座接触面具有不同的角度,可形成线接触密封,关闭性能好;
(5)加压式阀芯采用先导阀结构,关闭更紧密,调节力矩小;
(6)迷宫盘片采用围堰结构,使阀芯周围压力均匀,保持阀芯对中,同时避兔介质对阀座的直接冲刷;
(7)密封面堆焊司太立硬质合金,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3
适用场合
迷宫式调节阀可采用不同的迷宫盘片组合来满足不同工况的要求,它可提供线性、等百分比、修正等百分比以及其他特殊曲线形式的调节性能。
对有线性特性要求的阀门,其芯包一般是采用同一种迷宫盘片组合而成,所有的盘片具有相同的流道数量,每个流道又有相同的直角转弯级数及面积。因此,流量与阀门开度在相同的压差时成线性比例。这种类型的阀门一般都用在泵组的*小流量调节(再循环阀)中。
对要求修正等百分比特性的阀门,芯包是由不同的迷宫盘片组合而成的。在靠近阀座的部位,迷宫式盘片的入口通道少但有较多的转弯级数,以满足所需的大压差、低流量要求。在芯包的中部,迷宫盘片则有中等量的入口通道数和较少的转弯级数,来处理介质的中等压降及流量。在芯包的顶部,采用的迷宫盘片有大量的入口通道数和极少的转弯级数,来适应介质的较小压降和极大的流量。一般这种类型的阀门多用在电厂锅炉一、二级减温水以及其它高压差流量调节场合。
4
迷宫式芯包的选择及计算
选择芯包的形式及计算时,应根据对阀门的参数、加工周期及工艺等要求,确定迷宫盘片厚度、入口形式、流量裕度、流道数、行程和芯包高度等(必要时,可采用几种迷宫盘片组合的形式),然后计算确定转弯级数。下面结合具体调节阀进行介绍。
4.1
减温水调节阀芯包
应用于电厂300MW及以下机组锅炉一、二级减温水,能满足正常的减温水及事故流量的要求,调节灵敏性较好。
4.1.1
基本参数:
温度:<=300℃
压差:**减温水ΔP=1~4MPa,关闭压差ΔP=18MPa,二级减温水ΔP=3.8~12MPa。
质量流量:正常流量qm=12t/h,*大流量qm=20t/h。
特性曲线:修正等百分比,并旦要求开启时流量平缓,调节性能好,发生过热时,事故流量能迅速达到要求。
4.1.2
选型
选择迷宫盘片厚度,每片为2.5mm,按流量特性曲线,从下至上设计为双入口、三入口等。考虑到系统中有可能存在杂质微粒、焊渣等,容易堵塞入口,在设计时要增加冗余入口,每一入口的截面积为1.5mm*1.2mm。另外,考虑到流道内的阻力和沿程损失,设计时将流量放大到25t/h。
特性曲线(见图8)为修正等百分比,阀门调节行程为25mm,芯包总高度为40mm,由10片迷宫盘片组成。
从图8可以看出,为达到所要求的特性,本芯包需采用3种迷宫盘片组成。在*下层的盘片,为了达到大压差、小流量的要求,要流道数少而转弯级数多;中间的盘片则为中等流道数;在芯包的*上层的盘片,为了满足事故流量的要求(即低压差、大流量),需流道数多而转弯级数少。
4.1.3 计算
根据迷宫式调节阀的工作原理:当介质流经迷宫盘片通道时,经过多级转弯,限制流速增加,保证每级流速<=30m/s,从而降低对阀门密封面的冲刷。
经多级转弯后,v出口=v入口,v出口=
,h=ΔP/ρ,ΔP=P入口-P出口。
其中:V ——
流速,m/s;
g —— 重力加速度,9.81m/s;
n —— 转弯级数;
h —— 压头,m;
P —— 压力,MPa;
ρ —— 介质密度,对于减温水 t=160~180℃时,ρ=0.9*103kg/m3;
根据工程流体力学,定水头下圆柱形管嘴的体积流量
其中:μ ——
系数,根据计算手册,取μ=0.82
A ——
入口截面积,mm2
代入得:
换算成质量流量,则
n = ΔP/(qm/0.124A)2
对于**种迷宫盘片,按照特性曲线,可得
qm1=2.5t/h
ΔP1=4MPa
选择4条流道,则
n1= ΔP1/(qm1/0.124A1)2
= 4/[2.5/(0.124*1.5*1.2*2*4*3)]2
= 18.36
选n1=18转,冗余入口为,故入口数为3。
对于其余的迷宫盘片,按照特性曲线和上述计算方法,可分别计算出其转弯级数n、流道数:**种迷宫盘片n2=4,流道数8,入口数3;第三种迷宫盘片n3=2,流道数12,入口数4。
4.1.4
效验速度
根据美国CCI公司的经验,对流量较小的迷宫式调节阀,当介质流速<30m/s时,其对密封面的冲刷影响*小,因此有必要对介质的流速进行硝盐,如流速在30m/s左右,则可认为合格。
根据v出口=
及 h=ΔP/ρ,得:
对于**种迷宫盘片,
对于**、三种迷宫盘片亦按此方法校验,V2=33m/s,V3=33m/s,均略大于30m/s。
4.2
*小流量阀(再循环阀)芯包
以电厂200MW机组为例,能满足给水泵*小流量的要求。
4.2.1
基本参数
温度:<=300℃
压差:给水泵的出口压力为17.7MPa,除氧器的压差一般为0.6~0.8MPa,故取压差为17MPa。
流量:泵的全流量的25%为190m3/h。
特性曲线:一般*小流量为线性特性曲线。
4.2.2
选型
选择迷宫盘片厚度为2.5mm,按线性流量特性曲线要求,确定迷宫盘片为单一种类型。另外,参照国外公司的成熟经验,因为ΔP=17MPa<24MPa,故取迷宫盘片的转弯级数为18,每片迷宫盘片的入口数为16组双入口,每一入口的截面积为1.5mm*1mm。
4.2.3
计算
根据
= 5.7843t/h
则整个芯包需要的迷宫盘片数为190/5.7843=32.85片。考虑到适当的裕量,设计去为34片。
4.2.4
校验速度
=
45.37m/s
速度虽然超过30m/s,但因阀门通流流量较大,尚可基本满足要求。